手机版 急救措施 穴位按摩 人体经络 饮食养生 中老年保健 中医偏方 中医理疗 健身运动 美容减肥 育儿知识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春夏养阳 正文

春夏养阳

更新:2020-09-04 16:51:55

春夏养阳

中医养生有一个原则就是因时制宜,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”就是体现之一。春夏养阳谓春夏之时,自然界阳气升发,养生者宜顺时而养,须护养体内阳气,使之保持充沛。此时,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。

为什么要养阳?

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可知,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,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,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,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、延年益寿的目的。

阴阳中之阳者是具有推动、温煦、兴奋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。

中医常说阴阳,局外人雾里看花大致已经习惯,但了解一些它的基本轮廓,也有必要。

打个比喻:一支蜡烛点燃着,烛膏和灯芯属阴,烛光和热能为阳;一辆急驶中的汽车,车械和汽油为阴,展示的车速和力量则属阳。人体也一样,躯体、脏器、体液为阴,生命的活力、脏器的功能则为阳。

它是物质和功能间的关系,合则为一,分则为二。明代张景岳说得最贴切透彻:“道产阴阳,原同一气”,这是合二为一;“阴阳者,一分为二也”,这是分则为二。说明了它可分而不可离的道理。

春 夏两季气温逐渐升高,是人体与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生长以致达到旺盛的时机,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,春夏之时,人们纷纷走出户外,活动量相对增 大,腠理开泄,汗液增多,特别是夏季,暑气逼人,常常导致了阳气宣发太过,或者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而使内寒过甚,以至于体内阳气虚衰,所以古代医 学在天人相应观点的基础上提出“春夏养阳”的养生原则。

如王冰《黄帝内经素问》“春食凉,夏食寒,以养于阳”,张志聪《素问集注》“春夏之时,阳盛于外而虚于内,故圣人春夏养阳……以从其要,而培养之”,马元台《素问注证发微》“圣人于春夏而有养生长之道者,养阳气也”等等。

再者阴阳是互根互补的,按照阴阳的关系,阴根于阳,阳根于阴。阴为阳之基,无阴则阳无以化;阳为阴之动力,无阳则阴无以生。所以春夏养阳,才能推动秋冬的阴的生长。由此可见春夏养阳是非常重要的。

哪些方法可以养阳

起居

《素 问四气调神大论》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,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,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,被发缓形,以使志生,生而勿杀,予而勿夺,赏而勿罚,春气之应,养生 之道也。”春季万物复苏,生机勃勃,自然万物阳气升发,因此人体阳气也需顺应自然,向上向外疏发。春回大地之时,天气渐暖,空气湿润,使人皮肤腠理逐渐舒 展,循环系统功能加强,皮肤末梢血液供应增多,汗腺分泌也增多,各器官负荷增加,于是中枢神经发生一种镇静、催眠作用,使身体困乏,俗称“春困”,所以起居方面应该晚睡觉,早起床,起床后到宽广的庭院中散步,或者是融入大自然中,去踏青登山赏花,且应该散开束发,宽松衣带,不让身体受到束缚。特别是老年人因为年事已高,多有一些慢性疾病,因此更应坚持这种养生之法。

如 元朝丘处机在《摄生消息论》中说到的“高年之人,多有宿疾,春气所攻,则精神昏倦……四肢倦怠,腰脚无力”。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,阴气初减而未衰,天气乍 寒乍暖变化很大,《摄生消息论》认为春季“天气寒暄不一,不可顿去棉衣。老人气弱,骨疏体怯,风冷易伤腠理,时备夹衣,遇暖易之,一重渐减一重,不可暴” 所以春季应注意保暖防寒,顾护阳气,根据天气的寒暖添减衣物,不可因为冬季过去了就骤减衣物,以至于受到寒凉的突然袭击,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减少穿着厚重衣 物。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“春捂秋冻”中春季宜捂的原因。

运动

春季万物欣欣向荣,空气新鲜,是踏青春游的好时节。现代人工作强度增加,工作压力非常大,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参加户外活动,借助适当的郊游踏青活动以 更多地接触阳光和新鲜的空气,不仅能锻炼呼吸、循环系统以增强心肺功能,促进血液循环,使血脉通畅,还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,提高思维能力,更能够通过这些 活动广交朋友,培养发现新的兴趣爱好,动形怡神以保持心旷神怡、精神焕发,以帮助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。

情志

在 精神修养方面,要心存生而不杀、给予而不夺取、赏赐而不处罚的宽厚平和的意念,保持情绪开朗,积极乐观向上。因春季肝木当令,保持精神情志的舒畅,则能促 进肝气的疏泄条达,也有助于肝气升发与春季阳气升发相统一,从而增强机体对外界的适应能力。如《摄生消息论》说:“春日融和,当眺园林亭阁虚敞之处,用摅 滞怀,以畅生气,不可兀坐,以生他郁”。

饮食与药膳

《素问四气调神大论》又说:“逆春气,则少阳不生,肝气内变”。为什么违背春季的养生规律就会损伤肝脏之气呢?春季肝木当令,肝旺于春,食酸则酸味入肝,酸性收敛,不利阳气升发和肝气疏泄,过食酸味饮食,则使肝木过旺而克制脾土,抑制脾胃消化功能。

唐代孙思邈在《千金方》中说:“当春之时,食宜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”。《摄生消息论》中也提出“肝木味酸,木能胜土,土属脾,主甘。当春之时,食味,宜减酸益甘以养脾气”,所以在春季,应该根据这个季节的特点,在饮食中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过多,宜选用辛甘微温之品,因为辛甘发散为阳,可助春阳之升发,温食有助于维护人体阳气。但不宜食大辛大热之物,以防肝阳升发太过而乘克脾土,不利于机体健康 。

根据我国地域分布的不同,在初春尚偏寒冷的北方可选用桂圆、猪肝、羊肝类食用,而初春多雨潮湿的南方则宜多进食健脾利湿之品,如鲫鱼、红豆汤,豆浆等。

平日可食用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苡仁、胡萝卜、波菜、芹菜、小白菜等。总之,春季养生要注意适应自然,生活起居、运动、情志、饮食等方面要与春天生长升发阳气相一致,顾护阳气,使阳气充盛,即可达到养生的目的。

来源:中国中药杂志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