治疗痰饮病的中医经验疗方
治疗痰饮病的中医经验疗方
患者范某,男,52岁,农民。背部恶寒月余,口干,但饮水少,喜热饮,晨起口微苦,痰多易咯,饮食尚可,小便可,大便溏,舌淡白、胖大,有齿痕,苔白,脉弦滑,以手触其肩胛下角偏上处,约手掌大的范围有冰凉感。否认近期感冒病史,无发热。听诊显示双肺呼吸音清,未闻及干湿性罗音。因患者口干少饮,喜热饮,痰多易咯,便溏,舌胖大有齿痕,脉弦滑,脉症合参,辨证属脾阳不足,水气上犯之痰饮。治以健脾益气,温阳利水,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味。处方:茯苓20克,白术15克,桂枝15克,甘草10克,葛根10克,生姜5片。10剂,水煎服,日1剂。嘱其注意御寒保暖,忌辛辣刺激性食物。 服药后,患者背部恶寒明显减轻,其他不适症状亦有好转。药已见效,故采取守方之法,连续服用1月后,患者电话告知“背部已经不感到凉了,但是感觉嗓子还有痰,其他没有不舒服的”。笔者嘱其在上方基础上加用桔梗10克,半夏10克,继续服1月后,症状完全消失。 按:本例患者属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》中“夫心下有留饮,其人背寒冷如手大”,是脾阳不足,水饮泛溢,停留心下所致。清代李珥臣于《金匮要略广注》中亦有论及“背为阳,阳中之阳,心也。故心下留饮,则阴寒气彻于背,而阳气衰息,背寒冷如手大也”,此“心下”指胃与胸膈之处。背部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之处,心之俞穴在背部,饮留心下,寒饮注其俞,阳气不能展布,影响督脉温煦功能,故背部寒冷如手大。病机为饮阻心下阳气,背俞穴失于温煦。 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》第16条“心下有痰饮,胸胁支满,目眩,苓桂术甘汤主之”。以温运脾阳,补气行水为主,从而达祛痰饮、通经络而诸症得消的目的。处方以苓桂术甘汤加味,体现了《金匮要略·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》第15条“病痰饮者,当以温药和之”的治法,其中茯苓淡渗利水,化饮降浊,为治饮病之要药;桂枝辛温通阳,振奋阳气以消饮邪,两药合用可温阳化饮;白术健脾燥湿;甘草和中益气;葛根升阳,舒筋脉;生姜温阳化痰。复诊则参入桔梗、半夏加强化痰的力量,且桔梗载药上行,直达病所。诸药为伍,共奏温阳健脾,行气利水之功。
生活小偏方
648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中药疗法帮您轻松戒烟
302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茶叶治疗腹泻偏方
27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治疗失眠的食物
272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肠胃炎的饮食治疗偏方
27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莲子蒸红参帮你赶走心悸失眠
285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感冒了,用盐水漱口
28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6种偏方让你保持清醒
303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5招除口臭还你清新口气
297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肠胃炎的饮食治疗偏方
290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妙招纠正孕期妈妈贫血
29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记住顺口溜教你防癌症
261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三个温和降火去燥的方法
280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干眼症忌乱用眼药水
29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预防落枕的简易保健操
262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热姜水轻松改善偏头疼
266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脸上有斑点 试试中医祛斑6方!
26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中医支招:消除眼肿三穴位!
274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头痛不用吃药 4招轻松搞定
279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5个坏习惯偷走你的健康
274 人看过中医偏方
09-0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