蟛蜞菊
【名称】
【出处】《本草求原》
【拼音名】Pénɡ Qí Jú
【别名】马兰草、蟛蜞花、路边菊(《生草药性备要》),水兰(《广西药植名录》),卤地菊、黄花龙舌草、黄花曲草(《福建中草药》)。
【来源】为菊科植物[b][/b]的[b]全草[/b]或[b]根[/b]。
【原形态】多年生草本,矮小,匍匐状,被短而压紧的毛。叶对生;矩圆状披针形,长2.5~7厘米,先端短尖或钝,基部狭而近无柄,边近全缘或有锯齿,主脉3条。头状花序,具长柄,腋生或顶生,花序直径约1.8厘米;总苞片2列,披针形或矩圆形,长8~10毫米,内列较小;花托扁平;边缘舌状花1列,雌性,黄色,约10~12朵;中央管状花,两性,先端5裂齿。瘦果扁平,无冠毛。花期夏季。
【生境分布】多生于沿海地区的水沟边或湿地上。分布广东、广西、福建等地。
【作用】全草的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。
【性味】①《本草求原》:"甘淡,微寒。" ②《福建中草药》:"微咸,凉。"
【功效】清热,解毒,祛瘀,消肿。治白喉,百日咳,痢疾,痔疮,跌打损伤。 ①《生草药性备要》:"散疮,清热,咄脓,穿疮,并疬、痔。其根能脱牙。" ②《广西药植名录》:"破瘀,消肿。治跌打,腹痛,风湿。" ③《福建中草药》:"清热解毒。治白喉,百日咳,肺痨发热咳嗽,痢疾,肝火旺盛,烦热不眠,咽喉肿痛,齿龈炎。" ()
【用法用量】内服:煎汤,0.5~1两。外用:捣敷或捣汁含漱。
【附方】①预防白喉:㈠鲜五钱至一两。水煎服,连服三天。㈡鲜捣烂绞汁,加相当于药液四分之一的醋,喷咽或漱口,日一至二次,连用三天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 ②治白喉:鲜二两,甘草二钱,通草五分。水浓煎服,日一至四剂。另用鲜捣烂绞汁,加相当于药量四分之一的醋,用棉签蘸药液涂抹伪膜,日二至三次。(《福建中草药》)
【摘录出处】《*辞典》
麝香
665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鳢鱼
671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鳝鱼
670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瞿麦
671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赭石
661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罂粟壳
663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罂粟
680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蟾蜍
675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蟾酥
645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蟾皮
667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蟛蜞菊
673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蟑螂
681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蟋蟀
646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螃蟹甲
668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蝼蛄
680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蝮蛇
654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蜻蜓
660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蜣螂
687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蜈蚣
641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蛟龙木
658 人看过中药药材
03-04